2025年3月26日,由中电工研(徐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工研”)与国家电投集团联合投资建设的“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迎来重大进展——全球首个48000标方钛系固态储氢撬块成功交付!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绿氢储运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突破,为全球最大绿氢合成氨项目的全面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背景


全球绿氢标杆,引领能源革命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63.32亿元,是国家电投“绿电转化”战略的核心工程,也是吉林省打造“北方氢谷”的标志性项目。项目集风电、光伏、储能、制氢、储氢、合成氨于一体,设计年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投产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经济与环保效益双赢。
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
项目采用“绿电制氢、绿氨消氢”全产业链模式,创新整合了6项国内首创技术与3项国际领先技术,包括风光储协同优化、混合制氢工艺(PEM+碱性电解)、固态储氢规模化应用等,被列为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
技术突破

钛系固态储氢撬块首秀 安全高效领跑全球
此次交付的48000标方固态储氢撬块,由中电工研自主研发,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钛系合金储氢技术。相较于传统高压气态储氢,该技术具备四大核心优势:
本征安全:常温常压下稳定储氢,杜绝泄漏与爆炸风险;
高储氢密度:单位体积储氢能力提升30%,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长循环寿命:循环次数超万次,满足工业化连续生产需求;
供氢纯度99.999%:直接适配合成氨工艺,无需二次提纯。
中电工研凭借此技术,成功解决了绿氢规模化储运的行业痛点,为全球最大绿氨项目提供了“氢能供应链”关键保障,也为后续氢能交通、化工等领域应用树立了标杆。
战略意义


绿色新质生产力,赋能零碳未来
大安项目不仅是技术集成的典范,更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生态价值:年减碳65万吨,相当于种植3600万棵树,助力东北生态屏障建设;
经济价值:预计年缴税金近亿元,带动吉林西部形成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国际影响:绿氨可通过北方口岸出口,推动我国成为全球绿色能源贸易重要参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