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 “中车株洲所”)向深圳能源集团鄂托克旗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项目成功交付12台1000Nm³/h 电解槽及3套配套分离系统。这一核心装备交付,不仅彰显了中车株洲所在绿氢装备领域的顶尖制造能力与高效交付实力,更标志着我国在 “绿电 - 绿氢 - 绿氨” 全链条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上实现关键突破,为全球氢能规模化发展提供了 “中车方案”。

多路径协同模式 打造氢能全链条闭环示范项目
深圳能源鄂托克旗项目是国内首个实现“风光发电-绿氢制备—储氢—氢能发电—化工合成”全链条闭环运行的示范项目,打破了氢能产业“单点应用”的局限。它成功将新能源与化工产业紧密结合,为绿氢的规模化应用和传统化工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全产业链法转模式,在行业内具有开创性意义。
项目依托 500MW 风电与5MW 光伏产生的绿电,配备中车株洲所新一代电解槽系统,并拥有12台大型储氢球罐,保障了项目的稳定运行。项目产出的绿氢一部分用于年产15万吨绿氨的化工合成,另一部分供给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发电,形成“绿电制氢—氢转氨/氢发电—氨/电反哺能源网络”的多路径协同模式,实现了绿电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深圳能源鄂托克旗项目构建了从能源生产到终端消费的完整链路,为我国氢能在化工、电力、储能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加速推动氢能从 “技术验证” 向 “产业落地” 跨越。项目建设后预计每年可生产15万吨绿氨,并能减少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一步,也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切实的地方实践。
四大核心优势支撑项目高效运行
作为项目能源转换的核心装备,中车株洲所新一代电解槽在基础材料、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与系统控制等方面实现多项原创突破,以"高安全、高效率、强适应、高智能"四大优势,为项目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维安全防护,筑牢全域安全屏障
针对氢能生产的安全痛点,电解槽创新构建 “材料 - 小室 - 槽体 - 系统 - 场站” 五层纵深防御机制:从核心材料的耐腐防爆设计,到单电解小室的独立监测,再到槽体的压力安全控制,结合系统级的智能预警与场站级的联动防护,实现从设备内部到整体运行环境的全域风险防控,保障系统长周期可靠运行。
♢能效突破行业标杆,降本绿氢经济性
在绿氢制备的 “成本关键”—— 能耗控制上,该电解槽表现突出:额定电流密度较传统产品提升 54%,直流能耗低至 4.2~4.4 kWh/Nm³ H₂,不仅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更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 8%~10%,显著压缩绿氢生产成本,为项目商业化运营奠定经济基础。
♢宽幅快调能力,适配新能源波动特性
针对风电、光伏出力的间歇性与波动性,电解槽具备超强的动态适应能力:
负荷调节范围覆盖 25%~110%,秒级调节速率超过 10%/s,可实时跟随新能源出力变化调整制氢负荷,避免绿电浪费的同时,保障制氢系统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协同,最大化绿电利用率。
♢全流程智能集成,助力无人化运营
依托数字化技术,电解槽实现 “智能化 + 便捷化” 运营升级:支持 “一键启停”“一键置换” 等全自动操作功能,大幅降低人工操作复杂度;同时可接入场站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运行数据实时监控、故障自动诊断与远程运维,为构建无人化、集约化制氢站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此次深能项目的成功交付,进一步巩固了中车株洲所在国内大标方电解槽市场的领先地位,彰显其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商业交付的全链条服务能力。作为氢能装备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中车株洲所始终以创新为核心,深耕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从基础材料的迭代优化,到系统集成的方案创新,已形成覆盖电解槽、配套系统、场站设计的全产业链技术能力。未来中车株洲所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推动氢能装备向 “更高能效、更低成本、更宽适配” 升级,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与全球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